媒体发声

陈维君:混合所有制成国企改革方向

发布时间:2014-03-09

       在中石化等国企相继拉开改革序幕后,整个资本市场将掀起一股并购潮,而对国企大盘股的拉升作用,将推动大盘走出一轮强劲的牛市。实际上,大盘唯一的牛市希望就在于国企股. 目前的国企股价格普遍低得惊人,这也是并购的最佳时机。

  混合所有制在两会期间成为代表们谈论的主要话题之一,也成了国企改革的关键词,笔者认为,混合所有制已经成为国企改革的方向,将成为中国经济不可估量的动力源泉。

  国企改革的背景 

  国企按中央地方管辖区分,又分为央企和地方国企,仅属于中央国资委管辖的中央企业就超过100家。国有企业分布在各个主要行业中,成为中国经济的支柱。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企的成长速度也特别快,按已经改制上市的股份制企业股本来衡量,股本普遍扩张了数十倍,甚至数百倍。但是,在世界贸易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中国企业与外国企业打交道时,遇到了麻烦,特别是美国这样的私有制国家,已经开始对我国表现出强烈的不满,从国企海外收购,到海外投资,均遭到了拒绝,被指中国胃口太大,欲吞并世界。另一方面,国内由于国企行业垄断地位,让民营企业遇到了生存尴尬,“国退民进”的呼声空前高涨。

  混合所有制改革时机已经成熟

  国企改革并不是新鲜事儿,自从1984年开始,国家就开始提出国企改革若干意见,但那时候实施阻力很大,主要来自国企本身。当时的国企改革的一个主要方向是将央企下放到地方,但央企本身并不愿意,特别是一些较早参加革命的老一辈,用尽各种办法来阻挠,意见很大,这让中央领导很难做出改革决定,改革方案被搁置。

  随着近30年来的改革开放,中国的国有企业已经成长为特大企业集团,其中占据全球500强的企业,在2013年底就达到了95家。中国上榜企业的总收入达到了5.2万亿美元,占500强企业总收入的17%。与此同时,中国的很多民营企业也都纷纷成长起来,有些民营企业已经超过了很多国有企业,无论是规模,还是实力都在全球被称道。中国的经济已经不再那么弱小,已经成为全球GDP第二。经济发展到今天,整个中国经济界,开始有了对国企和民营企业总的评价:民营企业经营效率高,国企用垄断作为保护伞,且国企的发展遇到了体制障碍。一是体制,国企CEO主要受行政任命,能力水平以及特权,使得国企腐败孳生,国有资产流失现象时有发生,国企在海外经营遇到了抵制。二是管理方式,尽管国企形式上也进行了股份制改制,但对资产运作管理,却并没有实质意义,仍然是一股独大下的管理方式,缺少股份制本来意义下的来自各出资方(股东)对经营的参与,因而经营效率低下。相比之下,一些较好的股权结构的民营企业,却占尽了优势,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混合所有制的提出,就是要让国企资本与民营资本混合在一起,然后发挥正常股权结构下的出资方对资产的经营优势,让资产效率得到更好的发挥。国有企业在市场资源占有方面占尽了优势,资本雄厚,而民营企业经营更加灵活,决策效率高,对资产管理更加谨慎。笔者认为,现在的时机已经成熟,主要是因为:民营企业经过了多年的历练,具备了掌控市场的能力;民营资本规模已经发育成熟。

  混合所有制的难点

  尽管民营企业对参与混合所有制兴趣较大,但他们仍然有诸多担忧,这些担忧成为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第一道门槛,也是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的一个难点。这些担忧包括:如果国有企业还是现在这个样子,那我们怎么跟其合作?我们合作会不会把我们自己弄丢了?卖了?还有就是,会不会被控制?谁跟谁混合?怎么混合?一般情况下能说了算才投资,投资国企至少要能够派个董事,这是多数民企对于入股国企的基本态度。上述担忧,无非就是一个股权结构,以及能否行使相应权力的问题。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能否优化股权结构,实现股权多元化,防止仅有两家合作,造成谁被谁控制的戒备心理。所有这些问题,都成为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难点。

  混合所有制改革领域

  按照涉及领域划分,中国的国企可以大体上划分为两大类:即国家命脉领域和一般竞争性领域,若按照国家命脉行业重要程度来划分,又可划分为四大类,即国家安全及命脉行业、国民经济命脉重要行业及关键领域、支柱产业及高新技术重要企业、一般性竞争行业。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上月在《求是》杂志撰文称,进一步优化国有企业股权结构,主要采取四种形式:其一,涉及国家安全的少数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可以采用国有独资形式;其二,涉及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国有企业,可保持国有绝对控股;其三,涉及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等行业的重要国有企业,可保持国有相对控股;其四,国有资本不需要控制并可以由社会资本控股的国有企业,可采取国有参股形式或者全部退出。笔者认为,国资委的改革意见将影响国务院对混合所有制的决策,且到目前为止,这种改革意见相对来说是最合适的,在国资委提出国企划分细则以后,国企改革从头到尾都应该贯彻这个原则,并且还应该顾及民营企业的担忧,把中国的国企改革看作是一次真正的股份制改革。

  混合所有制改革应当注意的问题

  混合所有制,顾名思义就是强调混合,既然是混合,就不应当是国企与民企的对立,而是相互融合。对于前述所说的一般性竞争行业,国有企业可以通过参股或者拍卖资产退出经营,比如煤炭、钢铁、交通航运等,但多数国有企业的改革只能通过绝对控股或相对控股来完成,这就存在一个资产界定与分割的问题。

  资产界定与分割:打个比方,国企就是那帅小伙,而民企就是那美丽大方的姑娘,首先要尊重他们之间的自由恋爱,其次也要在婚前婚后资产界定和分割等问题上予以公证。未来不可能是国企与民企都“白头偕老”,一旦因“夫妻感情不和”出现离婚的,也要做好财产公正分割。所有这些问题都应当从法律层面给予适当解释,让民营企业心里有数。要让民营企业知道自己是嫁给了一位“高富帅”,还是嫁给了一位“浪荡公子哥”?是嫁给了一位胸怀远大、生活窘迫的志士,还是嫁给了一位言听计从的模范丈夫?是嫁给了一位前途无量的青年,还是嫁给了一位糟老头?还有就是婚后谁说了算的问题,也应当通过股权明确下来。婚后股权不对等,可能导致换汤不换药的尴尬,那会让民营企业感觉资本打了水漂。

  股权变更:股权、经营权是一方面,股权变更更重要。民营企业里,有股份制企业,也有很多是家族式企业,家族式企业,有与国企相似的股权结构,即股权垄断,要让这两类企业融合在一起,恐怕最困难的不是对股权的界定以及今后的经营权上,而在于股权扩张。国企与民企如果是合作者和竞争者关系,如果某一方欲置对方于死地,或者有意侵吞对方资产,就可能导致合作终止。这一点看起来很远,但却很现实。近几年来,媒体大量地报道了这类合作之下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据媒体报道,已经进入股票市场的就达378家混合所有制上市公司,但还是戴了红帽的居多,这并不是真正的混合所有制。比如说,国有企业委托某民企生产协作某个零部件,相互间也有交叉持股,这类混合并不算是真正的混合所有制内涵,因为他们的经营是独立的。再比如说,黄光裕聘请陈晓为总经理一案,黄光裕后来与陈晓闹官司,表面上看,是大股东与职业经理人的争辩,但其实是黄光裕惧怕陈晓股本扩张,对黄光裕家族股本被稀释的担忧。近几年来,新的国有资产流失或被侵吞案件都给我们以启示,因此,不得不事先对这类情况做好法律准备。

  混合所有制希望所在

  中石化打响了国企改革的第一枪,其内容是让民营资本参股销售,且中石化向外界强调,民企持股比例没有限制,这意味着其销售这一块业务可以完全对民企放开。其实,国企要改革的内容十分广泛,销售可以改,生产同样可以。广东对四家电力企业提出的改革意见,同样让民营企业感到眼红,电信企业也提出可以让民资入股,而且民资参与面也是相当大的,以此类推,国企改革其实也并非民营企业担忧的那样可怕,相反地,国企正在把肥得流油的业务转让给民营企业,真可以说是恩泽于民了。所以说,混合所有制并非什么不可逾越的鸿沟,只是人们对民企的担忧夸大了。

  国企改革,不但是牵动着中国经济,而且还牵动着资本市场,国有企业的股本普遍庞大,像驱逐舰,像航母,改革得成功,这些上市公司的未来就会充满希望,充满活力,而其庞大的对大盘指数的贡献,也将对整个资本市场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中国目前的股票市场总市值已经达到了数十万亿,而目前的国企股价格普遍低得惊人,这也是并购的最佳时机,民营资本此时以股权进入,其成本是极其低廉的。在中石化等国企相继拉开改革序幕后,整个资本市场将掀起一股并购潮,而对国企大盘股票的拉升作用,将推动大盘走出一轮强劲的牛市。实际上,大盘唯一的牛市希望就在于国企股,没有这些国企股的拉升,大盘就不会走多远,因此,混合所有制下的国企改革,将对中国经济的升级版产生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未来中国股民实现财产性收入的关键举措,对于实现消费型社会意义远大。

  抄底时机已经成熟,你懂得的。

上一篇:新电改方案上报 电网逐步退出售电

下一篇:专家热议互联网金融监管:政府监管和行业自律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