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读

《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十三五”规划》发布

发布时间:2017-03-15

按照《食品安全法》的整体要求,为了全面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实施食品安全国家战略,切实保障居民身体健康和食品安全,2016年11月9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正式发布《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在总结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框架体系发展、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工作开展、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建设等情况,全面分析了“十三五”我国面临的“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的形势和挑战,明确了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工作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其在食品安全“预防为主、风险管理、全程控制、社会共治”中的基础作用。《规划》提出要坚持“依法履职,强基固本”、“改革创新,科学实用”、“统筹规划,分级负责”和“开放共享,协同共治”的基本原则,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工作确定了“标准严谨实用、监测准确高效、评估科学权威、履职保障有力”的整体目标,要在“十三五”期间完成以下具体目标:一是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二是有效提升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能力;三是全面推进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四是扩大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覆盖面;五是加强人才培养和信息化建设。

按照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规划》详细制定了“十三五”时期的主要任务:第一,依法做好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工作。主要从“提升标准的实用性,健全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提高检测科学性,提高风险监测质量”、“保障风险评估权威性,夯实风险评估基础”、“确保通报及时性,强化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和“加强健康营养和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和科普”等5个方面着手。第二,健全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体系。主要从“完善分级工作网络”、“分类培养开发队伍”、“提升信息化水平”等3个方面努力。第三,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制度机制。主要从“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加强国际合作、国内协作”和“创新管理方式”等3个方面入手。《规划》还在组织领导、经费投入、环境营造和监督评估等方面为《规划》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措施保障。

加强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工作,可以在食品工业膨胀发展过程中,缓解由于我国市场化的快速发展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同时,可以在食品生产新技术的不断得到的应用过程中,为食品产业安全、良性发展提供重要保障。《规划》的发布将缓解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工作中由于区域发展失衡导致的基层检测能力不足、弥补由于“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引发的新型食品安全标准和监测薄弱体系、完善行业、公众等社会力量积极有序的参与协作机制,为我国强效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加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撰稿人:浙江财经大学中国政府管制研究院 杨建辉 博士

 

上一篇:国家启动绿色电力证书核发及自愿认购制度

下一篇:《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管理办法(试行)》和《天然气管道运输定价成本监审办法(试行)》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