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读

寻找中国宏观阿尔法(α)研究系列(三):引入民间资本的意义及国际经验对比(下)

发布时间:2012-06-08

报告摘要

“滞涨”困扰着70年代的英国经济,催生其80年代的私有化改革。英国大力引入民间资本目的是为了放松政府管制,鼓励市场竞争以扭转滞涨的局面。这长达10年的国企私有化过程对英国的企业体制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私有化所涉及的企业包括了从能源到公用事业等一系列原本由政府所掌握的国有资产。

英国私有化的成果:经济复苏显著,通胀略有回落,滞涨得以缓解,但时间跨度较长。通过私有化,英国企业确立了竞争机制,使生产效率得到了提高。交通运输,通信,公共事业等国家主导甚至控制的行业随着私企的进入而打破了垄断的格局。经济上摆脱困境,经济增速提高的同时通胀也有所下降。

英国引入民间资本虽遭受争议,但总体成果值得肯定。引入民间资本之后,企业因追求高效而开始精简员工,这造成了高失业率的阵痛。然而即使在80年代失业率高启之时,英国的人均GDP增速仍明显高于70年代国有企业占据相对主导地位的时期,可见引入民间资本进入国有领域对整个经济体还是有着拉动的作用。

引入民间资本论调依然不断,后期政策或向部分领域倾斜。我们认为后续法令仍会陆续出台,而在民间资本有望重点进入的领域或会受到政策倾向性的支持。此次铁路货运价格的大幅上调就有着增强铁路领域对民间资本吸引力的意味

上一篇:非对称管制下的通信产业何去何从

下一篇:GDP之“瘾”背后的控烟与反控烟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