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4日,中国财经报第七版以《加强公用事业监管是居民高品质生活重要保障》为题报道了第九届中国政府管制(监管)论坛中的专家观点。”
原文如下
近日,第九届中国政府管制(监管)论坛暨第五届浙江省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分论坛在浙江杭州召开,与会专家表示,高水平的城市公用事业监管是居民高品质生活的重要保障。市场化电价既是电力改革的终极目标,也是核心内容。有专家认为,政府要切实加强电价监管,改进监管手段,提高监管效率。专家建议,应对发电厂发电成本监审,标杆电价仍需适时调整;按准许成本+合理收益的方法,加强输配电成本的监管;适时调整居民用电阶梯电价;重视地方电网与省级电网间的交易与价格监管;严格监管电网投资;对电力企业的信息公开性要加强监管。城市燃气管理体制改革是城市发展中必需要考虑的一环。有专家指出,当前城市燃气企业改革主要矛盾涉及整个天然气行业上中下游的体制改革问题。考虑到城市系统的复杂性,应当优先推进上游和中游改革,做好衔接工作,减少矛盾。保障食品安全需要不断更新监管思路。有专家提出,考察整个产业组织演化规律有助于提高政府监管效率和食品安全水平。从全产业链视角出发,作为食品最前端的农产品,以公司+农户等模式,提高农产品产业的组织度;就食品加工业而言,通过提高产业集中度调动企业对加强食品安全控制的积极性,最终改善食品安全;针对不同零售业态,从源头上控制农药购买和化肥的合理使用,提高连锁超市的检测能力,完善电商零售的信誉评价平台。新业态下的消费格局需要改变传统监管模式。有专家认为,在互联网业态快速兴起的时代背景下,保护创新者公平创新的权利应以监管权力为前提,监管的根本是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安全和利益。应考虑基础设施相对中立原则,对基础设施从业者进入应用领域进行适当限制。对原始数据和应用数据的开放对象进行分类限制,实现隐私保护,有效控制数字垄断。有专家指出,应当处理好遵循既定改革方案与优化调整改革方案的关系,处理好改革方案单向的突破和系统集成之间的关系,完善既有政策与推进改革创新的关系,立足于完善既有的政策体系,兼顾政策创新,应更重视政府监管与市场机制的平衡,稳步推进市场化机制的建设。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目前我国没有形成应对垃圾食品的政策体系和规则,专家认为,应当加强这方面立法和相关制度建设。结合当前疫情防控,有专家认为,应对公共突发事件,应充分顾及维护国家安全与社会民生相和谐的原则,以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防治法为基础,使政府管制从基于常态化的行政法向基于非常态的行政法转变,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体现紧急状态下政府管制的合法性和合理性。